News and Events
隨著愈來愈多學校開辦國際文憑(IB)學制,突然多了選擇的家長開始要為IB學制的收生條件、課程內容,以至未來升學出路等作出資料搜集和分析,務求為子女作出最好的選擇。在決定讓子女報讀IB學制後,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慎重考慮,也就是選科的問題。以下為大家解答常見的幾個問題。
問題一:IB學制的選科制度如何運作?
IB學制設立眾多科目,並分門別類地歸納在不同範疇,學生需要依照學制規定從不同範疇中選擇心儀學科。
在IB學制中,學生合共需要修讀六個學科類別,當中必修科包括兩科文學或語文類別,一科數學類別、一科人文類別、一科科學類別,而最後一科則可從人文學、科學或其他藝術類型的學科類別中自由選擇。
在此大前提下,學生看似可以依照不同的考慮作出選擇,但實際上又是否如是呢?
問題二:學生選科時需考慮甚麼因素?
不少大學學科都會要求學生於IB就讀相關學科,例如有意深造數學的同學自然需要在IB就讀高級程度的數學、希望入讀歷史系的同學須在IB已有一定的歷史基礎;有志入讀醫學院的學生應選讀化學、生物科等。因此,學生對將來大學的選科取向將是在IB選科時需考慮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。
除了大學的取向外,學生對科目的興趣、就讀學校所開辦的科目也左右著學生在選科時的考慮。
問題三:IB科目眾多,在每科付出同樣努力能得到同樣成績嗎?
誠然,IB在每個學科類別裏都有不同的科目可供學生自由選擇,但儘管屬於同一類別的科目,其成績的分佈也並不一致,導致取得好成績的難度也相對地增加,無疑影響將來的升學機會。
舉例而言,假設一間IB學校同時開辦商業、經濟、歷史及心理學四個人文學科,有一位學生分別對四個科目都有濃厚的興趣,而心儀的大學又未有指定的學科要求,那麼學生該怎樣定奪呢?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從2018年5月出版的IB數據中看出端倪。根據數據,學生在歷史、心理及商業中成功獲得7分滿分成績的比率分別為2.1%、3.5%及5.6%,而經濟科則有高達13%學生拿下滿分。
至於僅次於滿分的6分,也有著相似的情況。在經濟科取得6分佳績的學生高達28%,商業及心理科分別也有23%及20%,歷史科學生卻僅有9.5%能夠達到這個成就。
綜合上述數據,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同為人文類別的科目,其成績分佈也有著明顯的差異。正當選修經濟科的學生有42%機會取得最高分數的6-7分時,修讀歷史科的學生卻只得11.6%能夠獲得佳績。
值得留意的是,這樣差天共地的成績分佈並非只在去年出現,而是在近年的數據中也有同樣的趨勢,希望可作為各位學生在選科上的參考。
如有興趣了解更多IB成績數據,可於網上搜尋「IB Statistical Bulletins」,便可得到相關資料。